關於選擇 | 人生總有些不完美,3個關於取捨的小故事

關於選擇 | 人生總有些不完美,3個關於取捨的小故事

– 科學家統計過,人一天平均要做出數百個選擇,從先小便還是先刷牙(或是同時)、PPT要做幾頁、晚餐吃什麼,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。這些選擇有些無關緊要,有些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情緒、生活品質,甚至人生走向,但我們卻很難說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,因為人生中沒有完美的選擇

– 接下來我將用三個小故事提醒你,無論選擇什麼,總有利與弊同時存在。

working in a coffee shop

咖啡廳環境舒適,但常客滿

故事一:咖啡廳辦公的利與弊

在咖啡廳工作的痛點

– 會寫這篇文章,起因於在我找辦公室過程中的一點小感觸。

– 身為一個數位游牧,我長期在咖啡廳辦公;咖啡廳的氛圍讓人感到輕鬆愉悅,聽著路人對話的白噪音,往往能讓我生產力大增,頭腦打結時,起來走走就能有靈感。

– 然而,雖然環境絕佳,但正餐時間出去一趟(相信我,你不會想每天吃咖啡廳的輕食),回來可能座位沒了,還要再點一杯飲料,這樣的消費也是不可忽視的負擔。雖然能享受隨心所欲的工作氛圍,但長此以往,座位焦慮的問題總是需要解決。

coworking space

辦公室沒有座位焦慮,但租金負擔較重

租辦公室如何?

– 一個需要保持生產力的數位游牧,在共享辦公室租個專屬座位是時下最流行解決方案。不但消除座位焦慮,同時可以充電、享用免費咖啡、空調及穩定網路,完美解決咖啡廳的不足。

– 然而,這份穩定的背後,也隱藏著無形的壓力。就像租房子一樣,每個月的租金如影隨形,身為自由的期貨交易者,我必須確保每天的淨收入達到設定的門檻,否則生活的重擔會讓自己負面情緒高漲,誘發交易時的心魔

無論何種選擇總是需小心翼翼地取捨,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後續的骨牌效應,挖一個大坑讓未來的自己去填坑。

參考資料:如何克服交易心魔

couple fight

婚後生活是另一個挑戰開始

故事二:要不要結婚

婚姻中的挑戰

– 大多數人都將找個"靈魂伴侶"視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,但就像前面提的,生活上的糟心事價值觀的差距可能讓兩人感情迅速磨滅。例如,如果你想讓牙齒美白,你會買美白牙膏慢慢刷3個月,還是直接買牙科貴貴的冷光美白療程?這畢竟不是為工作、為家庭的必要支出,如果另一伴堅持選貴貴療程,你會怎麼想?一邊希望牙齒美白快又有效,另一邊希望把錢省下來做其他事,兩邊都沒錯,但勢必有一方得妥協。

吵架後的冷戰和情感上的距離,雖然是必要的磨合,但也讓人心裡疲憊不堪。

being single

單身很自由,卻也很孤獨

單身就真的好嗎

– 雖然單身的生活相對輕鬆,可以自由安排時間,可以時常安排說走就走的旅行,不必配合別人時間,但當自己獨處時,那如同海嘯般衝擊而來的孤獨感常讓人感到難以招架,急需伴侶的陪伴。

– 日本社會各項議題常走在國際前面,可以當作我們的借鏡。根據日本媒體「讀賣新聞」報導,日本「無緣遺體」越來越多,幾乎都是獨居的老人, 日本甚至誕生一種新興職業──遺品整理士,可見這問題越來越嚴重。擔心年老時孤身一人,面對生活的種種困難沒有依靠,可說是單身族群對未來最大的恐懼之一。

 

having children

孩子是既甜蜜又沉重的負擔,生了就要好好教養,否則別生

故事三:究竟要不要生小孩

– 如果你開始進行「婚姻」主線任務,恭喜你,至少每天有人跟你一起起床了embarassed,但也代表更艱難的關卡──「生不生孩子」即將開始

生了會怎麼樣

– 孩子的出生,意味著父母需要承擔至少到大學畢業22年的教養責任,任務一旦開啟即無法回頭,這段時間內開銷必定達到數百萬元。此外,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情緒需求和青春期的挑戰。(我也當過小孩,我知道叛逆期的可怕yell

– 在通貨膨脹加劇的時代,世界各國的主要城市都面臨著高房價的共同挑戰,臺灣也不例外。回顧70到90年代,我們的父母只需認真工作與存錢,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房子,同時還能養活兩個孩子。然而,到了2024年,貧富差距已嚴重擴大,網路上常討論,生孩子和買房似乎只能二選一,這讓許多人在面對未來時陷入了困惑與思考。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選擇,成為了當前社會的一大難題。

參考資料:一個孩子養到大要多少錢

dual income, no kids

沒有孩子的生活更要經營兩人世界

頂客族會怎麼樣

– 另一方面,不生小孩則意味著伴侶就是你生活中的唯一,雖然享受更大的自由,卻可能在生活地更單調。典型的案例是知名YouTuber夫妻『老高與小茉』,結婚初期便取得不生小孩的共識。這樣一來,雖然生活忙碌,老高依然能抽出時間經營YouTube頻道,五年來只斷更一次,這樣的紀律性令人驚嘆不已。然而,看到別人家兒女成群時,心中難免會感到一絲寂寞,我猜這正是御用剪片師『力氣』存在的意義。最終,生與不生孩子各有其挑戰和考量,選擇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。

結語

– 看了漫威超英電影的朋友幾乎都知道平行宇宙的設定吧;若能穿越平行宇宙,我最想知道我走理工科的人生會如何發展foot-in-mouth

– 人一生的各種選擇,就如同天上繁星一樣多,各有其璀璨與黯淡。不論是咖啡廳的喧鬧與風景,抑或辦公室的靜謐與穩定,終究都是生活的一部分。任何選擇都有其優缺點,及早了解人生沒有100%正確的選擇,你不能什麼都想要,正面看待你的選擇,也許是我們給自己最寶貴的禮物之一。選你所愛,愛你所選』就是最好的處事待度。每一個選擇即便它們有著種種不完美,但也因為這些不完美,才是讓生活更加真實且豐富的滋味所在。

 

獨立思考:為何過度準備是夢想的絆腳石的4個理由

獨立思考:為何過度準備是夢想的絆腳石的4個理由

– 以下故事一定很多人有既視感:

– 我曾經有個心儀的對象,但對方家境富裕,外表又漂亮,當時我感覺自己這個小魯蛇配不上人家(關於配得感,我之後寫篇文章來探討)。於是我制定了計劃,努力工作、努力健身,讓自己往理想中的樣子靠近。有天我向朋友講述這件事,透露了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的想法,朋友卻笑著回我:『有時候,勇氣比準備更重要!』接下來的好幾年我都在反覆琢磨這句話。

– 然而,等我覺得自己準備好了,卻得知她已經嫁人了。這段經歷像一把槌子,狠狠地敲醒我、教會我一件事──凡事裹足不前只會讓我們錯過原本有機會把握的幸福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– 我有個朋友一直說很想下班後也做點交易賺外快,但每次問他準備好踏進這圈子了沒,他都都回答最近忙,沒時間練習,等這個專案忙完再說。幾年下來,他從沒有真正開始,結果錯過了許多賺錢機會,也遲遲無法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。

–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種個案?抑或是,你也有這些「過度準備」的經驗?以下幾點說明為何:「一個粗糙的開始,比什麼都不做來的強」

 

stalling

時間的錯覺

– 我朋友故事中,他一直在等一個完美時機出現,也就是手頭工作忙完才要開始,但真的會有讓他閒下來的時機嗎?他自己也不清楚。旁觀者的角度看,某種程度來說,他在欺騙自己,因為從沒開始過,就不存在失敗

– 生活中,許多人總相信「未來會有更好機會,我可以再等等」;我們常常等著等著,錯過了當前的大好機會,之後幾年都在悔恨中渡過。機會並不會停下來等我們準備好;符合我們期待的機會隨時可能出現,你不出手就永遠不會成功。因此,活在當下,準備了60%就出手,比無止境的準備更為重要。

沒幾個人第一次嘗試就成功,所有的天才都是做中學、學中做,逐漸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。

Procrastination

Procrastination

過度準備的代價

– 長期的拖延和猶豫不決可能會導致將來的遺憾。我有個女性老友,生完第一胎後便留在家中帶小孩。由於她性格閒不住,因此萌生了考專業證照的念頭,例如地政士或記帳士。她打算等小孩稍微大一點、懂事之後再去補習考試,但幾年下來,雖然心中掛念,卻始終沒有實際行動。結果不小心懷上了二胎,於是這堪比”成為航海王”的遠大目標就胎死腹中

– 有些人會說,地政士和記帳士的證照如此專業,並不是想要就能輕易得到,錯過了也未必可惜。但我們從小到大面對過無數機會,卻常常不懂得珍惜,等到失去才感到悔恨。還沒有體會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,一味地抱持著“下次再說”的心態,才是真正的可惜。

Michael Jordan

我可以接受失敗,但我不能接受沒嘗試就放棄

生活的風險與收穫

– 你想想,即使有喬丹這樣的身體素質,且每天刻苦訓練,整個職業生涯也是無數次被敵隊擊敗、也投丟過無數空檔投籃,我們這些小人物的面對一兩次失敗與挫折,算什麼呢。面對挑戰,儘管嘗試可能失敗,但沒試過怎麼知道你自己不行?

– 過去在航空公司任職時,我一直想考上自家的培訓機師資格,由於在校沒有相關背景,於是在存款少得可憐的情況下,毅然決然地買下補習班NT60,000的CPL(Commercial Pilot License,商用駕駛員)的課程;爾後偶然打聽到公司更歡迎已經體檢過的學員(讓公司省一筆錢money-mouth)來面試,於是我又花了NT15,500去航醫中心自費體檢。重點來了,我幼年曾經有氣喘的病史從我口中說出來後,航醫主任直接在我的檔案上蓋上大大的兩個字──"淘汰"。

– 花這麼多錢只買到一個破碎的夢想,換成是誰都無法坦然接受,但我問過自己無數次,假如再來一次,我會不會去考機師;答案是,無論重來幾次,我都會去報考,補習費照繳,因為沒試過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成功,與其將來在悔恨中渡過,我不如把握機會嘗試追夢。

 

investment

長期投資就像種一棵樹,重視未來的回報

行動的力量

– 如果你也有「過度準備」,甚至拖延的毛病,對你的個人發展決不是好事。第一步先設定小目標,小規模地投入時間和金錢,成功的話可建立自信,再逐漸增加投入的規模;最壞的情況就是失敗,但即使失敗,損失的成本也不多,還賺到寶貴的經驗。

– 無論是表達情感,跳槽到新東家、或是創業,不用準備到100%,人生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,把握當下,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吧,哪怕這一步並不完美。

–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會帶來更多遺憾。即使只是個粗糙的開始,也比什麼都沒有來的強。要記住,縱使你有價值幾個億的點子,沒付諸實行就是不值錢的空談。因此,讓我們一起把握現在,迎接未來的可能性。

參考資料:為什麼上班族適合波段操作策略

獨立思考 | 3個理由告訴你,為什麼老人言不一定正確

獨立思考 | 3個理由告訴你,為什麼老人言不一定正確

–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華人社會中,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!」這句話已植入我們的潛意識,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。

– 最近和朋友聊到,她對現職工作感到厭倦,想透過交易謀生,卻又對父母的想法及外界眼光感到擔憂,還有獲利穩定性的問題讓她難以果斷離開職場,這使她彷彿失去了自由的鳥兒,每天如行屍走肉般過重複無趣的生活。

– 長輩總是告訴我們"穩定"才是王道,各種"穩定"的選擇如考公務員、當老師或進入大企業都備受推崇,但又有多少人是真心熱愛這些工作的呢?你身邊有沒有辭掉穩定工作的朋友呢?歡迎留言處分享。

– 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──當你決心跳脫舒適圈,做出風險較高的選擇時,家族裡的"勸退大軍"便會蜂擁而至,有些人對你口誅筆伐,有些則苦勸你不要放棄穩定的生活。對於期貨交易或股票投資,他們往往表現出懷疑甚至恐懼,認為這是不務正業,可能會讓你破產。

– 人性會對未知的事物本能地感到恐懼,因此當父母希望子女理財時,往往傾向較「安全」的選擇,如美元定存、黃金或基金,卻忽視當中潛藏的風險。

– 接下來,筆者將以誠懇的態度分析,為何長輩的建議不應該囫圇吞棗、全盤接受。

the world has changed 獨立思考

世界不斷改變 理財工具不斷進步

理由一:不斷變化的投資環境

– 舊時代最流行的理財方式不外乎是郵局定存民間互助會。大約30年前利率還在10%左右的時候,定存確實是理財神器,但隨著政經情勢發展,政府為了刺激外銷和提振國內景氣,將利率不斷下調,雖然外銷數字不斷創新高,但定存收益也逐漸成為無人青睞的理財工具。另外,民間互助會則因為安全性太差,太容易被倒會、詐騙而漸漸被淘汰。

參考資料:三十幾年前的利率這麼高?

– 現代投資管道多且透明,如股票、ETF、加密貨幣…等地新聞讓大眾見識其成長潛力,在短期內能帶來驚人的收益,於是逐漸成為主流理財方式。

-以筆者的經驗來看,教上代學習最新的交易方式確實有些挑戰。光是幫父母順利登入股票APP(某些股票APP每次登入都要輸入帳密),已經需要花時間和耐心,而後續的買賣掛單操作流程更是難記,對長輩來說整個過程跟學微積分一樣難。

risk management

了解風險 可以承受再投入

理由二:經驗與了解風險的重要性

時代的窠臼與束縛:

– 在農業社會中,老一輩的經驗是寶貴的智慧,他們能根據農民曆和自己的實務經驗,預測什麼時候該播種、施肥、收割,因此聽取長輩的建議往往是值得的。但對於90後和00後來說,許多人的學經歷已經超越了父母(當然,如果您的父母也持續學習,就另當別論了),而我們也更頻繁地接觸到投資理財的資訊,無論是透過YouTube、網路、實體書或電子書,都能免費獲得很多財商知識,這使得我們的人生觀與上一代有所不同。簡而言之,在面對人生重大轉折,例如結婚、生小孩、買房或選擇交易方式時,我們都鼓勵自己靜下心來,獨立思考什麼樣的決策才是最適合自己的。

筆者自身案例:

– 多年前,筆者的父母退休時有一筆退休金,希望能進行穩定的投資,卻不幸地被一位保險業務員誤導,在臺幣貶值至近年低點時購入了一款以美元計價的基金,標的為美國大盤指數。業務員聲稱美國大盤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,絕對安全,且她自己也有購買。然而,完全未提及潛在的風險與成本,例如匯率波動、指數下跌導致的收益波動,以及基金管理費等。由於這筆投資是一次性購買,當臺幣升值或指數下跌時,也無力再加碼,這完全違反了長期投資中「逢低加碼」和「定期定額」的理念。

獨立思考的必要性:

– 筆者鼓勵大家趁早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,主動尋求資訊,理解各種投資方式的利與弊。若真的無法吸收那些死板的專業術語或名詞,最擅長白話文講解的『抓狂交易員』也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管道

參考資料:渣男策略與短線交易:背後一致的暗黑邏輯

pros-and-cons

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策略 任何決定必有正反兩面

理由三:聽取不同聲音的重要性

融合新舊觀點:

– 在尊重長輩意見的同時,也要鼓勵他們傾聽現代的觀點。我們每天從手機和網路接收到的訊息量,遠遠超過過去長輩從朋友、同事那裡獲得的資訊。因此,我們理解得更多是非常正常的。我們應該適時引導長輩使用更便利的工具,但也不必強迫他們學習,以和平共處為原則。

– 此外,“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”的觀念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。假如一位創業者苦熬多年,到45歲才迎來事業的成功,難道這意味著他沒有出息嗎?不喜歡的工作是否必須待滿三年才能跳槽?三十多歲還沒成家立業就是魯蛇嗎?我們應拋開某些“執念”,如果固有觀念不符合我們的生活方式,我們可以靈活應對,做出明智的決策。

獨立思考時,多聆聽正方和反方的意見,而不是排除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聲音,避免活在象牙塔裡,孤芳自賞。但身為成熟大人的我們,也該為自己的決策負全責。

self-descipline 投機與投資都需要繼續結論

– 現代人的工作、生活和投資理財環境與三十年前相比,已經是天壤之別。對於長輩未曾接觸過的知識,我們可以透過網路、書籍和影片迅速獲取,並且反過來引導長輩們與我們一同成長。此外,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,瞭解其優缺點是非常重要的,不能單純地依賴自己的信念。

– 在做出任何重大的人生決策之前,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是必須的。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可靠的資訊來源,根據當下的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。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了努力,即使未來的事情發展不如預期,我們也能感到一絲安慰,畢竟有努力過就無需後悔,唯有在不夠努力的情況下才會充滿遺憾。

全職交易華麗外衣下隱藏的6大殘酷真相!

全職交易華麗外衣下隱藏的6大殘酷真相!

– 2019年底,新冠疫情的爆發深刻影響我們這一代人的方方面面。最嚴重的時期,經濟幾近停滯,許多人不幸遭遇裁員。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,有些企業讓部分員工在家辦公,意外地讓這群習慣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體驗到「數位遊牧」的美好生活方式,一試成主顧。

– 同時疫情期間許多企業經營陷入困境,股價殺到見骨,但這樣的危機卻造就許多少年股神,間接讓很多人萌生交易股票/期貨可以輕易致富的錯覺,感覺全職交易是一種夢想的生活方式。這讓他們可以在家中工作,帶著筆電想去哪就去哪,享受自由的同時追求豐厚的利潤。

參考資料:PTT少年股神暴賺千萬純是「運氣、運氣」?

– 然而,這樣的選擇往往伴隨著風險。許多人未能預見到全職交易可能帶來的挑戰和困難,以下列舉出5點筆者不建議全職交易的理由。

全職交易 stop

全職交易只適合高度自律且成熟的交易者

不推薦全職交易的理由

1. 無法累積業界資歷

– 全職交易者無法累積業界的工作資歷,若交易不順遂,想回到業界,得向HR說明這段簡歷上空白的部分。

2. 彈性工作時間是雙刃劍

– 優點:可照自己的生活型態安排看盤時間,為家庭和個人活動留出時間。
– 實際上:完全不受約束的工作型態需要高度「自律缺乏固定交易計劃、性格隨興的人容易落入效率低下的陷阱,甚至因分心而錯失賺錢機會。

3. 期待高收益的誤區

– 優點:成熟交易者確實可以短時間內獲得高報酬。
– 實際上:過度期待獲利往往導致忽視風險管理,許多人在遭遇連續停損時會失心瘋,淪為胡亂出手的賭徒,最終面臨重大資金損失。

4. 自主性引發的盲目自信

– 優點:全職交易者的自主決策能力讓他們感受到自由和掌控感,不用再受老闆、客戶的鳥氣,這種經驗容易使人上癮。
– 實際上:在企業上班領薪水,再差也不至於餓死,但全職交易一旦遭遇不順,可是要吃老本的。

5. 交易環境的孤立性

– 優點:在家中交易不用接客戶電話、參加多餘的會議,可以讓人專注於盤面。

– 實際上:長時間的孤立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,缺乏同行間的交流,可能使交易者感到孤獨壓力,進一步影響未來的交易決策。

6. 情緒與心理挑戰

– 優點:交易遇到挫折可以,大不了自主放假,隨意去郊外走走沒人管你。
– 實際上:若交易者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策略,往往放完假後問題依然存在,可能加深對交易的焦慮感。

experienced trader

過度交易和不敢交易都是心理焦慮的元兇

折衷方案看這裡

若再三評估後,依舊對交易抱持高度熱情,並想訓練自己成為獨立交易者,可以參考以下幾點:

1. 兼職交易,保持主要收入來源

– 規劃每月投入交易的金額,衡量可負擔的虧損,在不降低生活品質前提下,享受交易的樂趣和潛在的利潤。

2. 專精一套交易SOP,每天磨練

– 上班族能偶爾看手機就用手機交易,抱波段單,若停損絕不凹單;賺錢則堅持執行交易計畫,維持賺賠比1:3,但別忘記適時移動停損單,拉不賠(breakeven)

參考資料:為什麼上班族適合波段策略?

3. 與其他交易者交流/加入交易社群

– 這能找到歸屬感,並在面對挑戰時獲得心靈支援,互相學習,共同進步;但要學著獨立思考,賺錢多的人絕非講什麼都是對的!也切勿過度跟別人比績效,因每個人策略都不同。

 

think twice

成熟理性的大人傾向避免做出情緒化決策

結論

– 全職交易看似理想,但實際上,隱藏的風險挑戰不容忽視,絕非任何人都能輕鬆勝任這份工作。

– 全職交易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原本的職業生涯;絕對要再三思索,並且在練習到能穩定獲利後再考慮進行。

數位游牧」的頭銜很新穎,帶著筆電邊工作邊環遊世界確實很浪漫,但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時,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心態,可能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之一。

學習心得 | 交易者的「成功」和別人不一樣?

學習心得 | 交易者的「成功」和別人不一樣?

關於『成功』的思考

什麼是成功

當各位被問到什麼是『成功』,你會聯想到什麼?

在都會區買了房子?

假日經常帶家人去玩,貼出許多景點的打卡自拍?

還是白手起家創立自己的事業?

其實成功不僅僅是財富或名聲,還可以包括個人滿足、健康、家庭幸福等方面。成功是多元化的,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。

14何謂成功的交易者

在交易的領域,成功』不能和一般人認知的成功加以類比。

比方說,我每天才賺100美元,根本比不上那些一天賺1000美元的大佬;但我穩穩地賺錢,不貪多、不凹單,卻能每月都有出金紀錄,反之每天大賺的交易者不一定能達成;宇宙是公平的,想要大筆獲利,勢必得擴大停損範圍才不容易被掃出場,但最糟的結果──趨勢與預測的結果相反時,『事與願違』的情形將一再發生。

策略不同,所處的維度就不同,看事情的格局理所當然也不同。現在看似還沒成功,也許只是尚未抵達終點。

參考連結:交易SOP具體說明

文章用的圖片規格『人生Online』的挑戰

不去羨慕別人,每個人在追求成功過程中都會經歷無數挑戰。

有玩過RPG遊戲(Role-playing Game 角色扮演遊戲)的朋友都知道,現在的開放世界』遊戲做的越來越擬真,也越來越像真實人生。如果把人生比擬做遊戲,有些人的主線任務堪稱地獄級別,一出生就面臨糟糕的環境,爹不疼娘不愛,但只要認真經營,依然能成就一番偉業;相對地,有些人職業生涯早早達到了高峰,彷彿開了外掛,但將自己前途揮霍掉的,意外葬送掉的,也是大有人在。

不要羨慕別人,每個人都是自己『人生Online』的主人公,也許你目前正卡關,也許你敵不過眼前的大Boss,但是這遊戲沒有真正的失敗,主線任務卡關時,可以先藉由支線任務』練等級;練習交易就是個很好的支線小遊戲,不但可以磨練心性、脾氣、紀律性,做的好時還能幫自己加薪。

10社會期望

我們的社會對成功有著強烈的期望。

在博客來搜尋成功學』類的書籍,光是在架上的書就破1000本,『心理勵志』類更是破50000本!

人類天生就有被認同的慾望,所以期望自己能活成別人眼中的『模範人類』;這些期望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人生選擇和目標。但在面對社會壓力時卻很難從一而終地捍衛自己的價值觀。

就拿筆者自身經驗來說,親友一向很難理解為什麼我把交易當全職工作,因為一般人理解的交易,充其量只是在合法地賭博,當個工程師、業務員...之類的才是正當工作。

『人生Online』遊戲裡沒有真正的失敗,也不會因為一個錯誤選擇就全盤皆輸。但我們要確保每個階段的選擇都順著角色的天賦與熱情走,當做出成績時,自然會產生自我認同。

一個思考縝密、邏輯清晰,但不善言詞的人適合當工程師;善於互動,且樂意替客戶解決問題的人有超級業務的潛質;能承受壓力、能接受失敗,能控制風險、做事有紀律、機會來臨時敢拚敢衝的人,就適合做交易。

只要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,遲早會發光發熱,剩下的就交給時間淬鍊,你說對嗎。

13生活平衡

在追求職業成功的同時,如何保持生活的平衡,往往是能否長久抱持熱情的關鍵。

80-20法則適用於各行各業,越有能力的人越能包攬工作量。以電影產業為例,強檔大作多半是最紅的那幾位流量明星主演,他們工作量多到能對劇本精挑細選。反之,佔絕大多數的無名小卒們不但有活兒就接,對製片方的不平等待遇也沒有發言權。

『人在高潮時享受掌聲,低潮時享受人生。』──吳宗憲

華人綜藝圈的翹楚──吳宗憲,人生中經歷過爆紅、也經歷過節目全停播,卻又東山再起。他的名言給曾經自我懷疑的Alvin上了一課,讓我在放棄的邊緣找回自我認同的勇氣。每個『人生Online』角色的主線故事都不會一帆風順,當我們這關過了,下一關也許是輕鬆的小遊戲,同時角色等級也上升、裝備更強,我們何必妄自菲薄呢。

工作量大時做好時間管理、設立優先等級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找到平衡點。工作少時讓自己沉潛、學習新技能、鼓勵自己準備好隨時可以出發,不必急於一時。

7 1重新定義成功

看到這裡你或許思緒很混亂,因為我說的完全和主流價值觀——”五子登科=成功”背道而馳。

我不是要你刻意和主流價值觀唱反調,但我建議每個人要真正靜下心傾聽自己的心聲;照自己的興趣和幸福感來設立成功的標準,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,而不是單純隨社會或他人的期望,活成別人眼中成功的樣子。

成功應該是個人化且動態的,可以隨著時間和經歷而改變。

如果你正從事富有熱情的工作,但需要時間累積經驗、人脈和作品方能成功,那你一定要堅持下去。反之,如果你對本身工作缺乏熱情,想要有所作為卻無法改變現狀,除了換工作以外,還可以來練習交易,幫自己挖掘另一種可能性。

參考連結Youtube:何謂交易SOP?

超新手系列2 | 股票和期貨有何不同?

前言

你是不是也常聽到某人在股市賺好多錢,覺得他很棒,一定有過人之處;但聽到另一位在從事期貨交易,就先入為主地感覺這人不正經,甚至詐騙雷達逼逼叫呢?

即使你看到這位期貨交易者每個月穩定出金,還是懷疑他的能力?問題來了,為什麼有些人選擇交易期貨而不是股票呢?以下將分析股票與期貨的優缺點。

股票和期貨主要不同之處

pros and cons stock vs. futures

定義

    • 股票:

      股票是公司資本的一部分,代表投資者對公司的擁有權,即使持有零股也是正式股東,可分享公司盈利及參與投票的權利。

    • 期貨:

      期貨是一種金融合約,剛發明時是作為替現貨避險的商品,例如我判斷我的小麥將來會跌價,我就在期貨市場"放空"小麥,用期貨賺來的錢彌補現實中小麥的虧損。但是時過境遷,現在交易者操作期貨主要賺價差而已,跟股票的功能相差無幾。沒人會真的持倉三個月後真的以實物交割,試想你若交易西德州輕原油,三個月後真的要搬一桶石油回家嗎?。

4 2交易時間

    • 股票:

      各國都一樣,股票市場通常在當地時間週一到週五開盤,以台灣來說,可撮合成交時間為9:00至13:30

    • 期貨:

      期貨市場具有較長的交易時間,並在各國市場開盤時間存在差異。台灣的期貨日盤時間為8:45至13:45,夜盤則延續至隔日05:00。抓狂交易通常選擇操作美國小型那斯達克(Mini Nasdaq),因夜盤的存在,每天有長達23小時的交易時間。美國市場開盤時間為台灣時間晚上10點半,對於願意的投資者,甚至可以持續盯盤至凌晨4-5點。上班族每天可抽空2-3小觀察市況,正因為交易時間長,所以萬一市況突然暴走,期貨交易者可以隨時止損,不用擔心隔天開盤大賠錢。

    • (備註:迷你商品的合約規格只有原本的1/10,所以叫”小型”,但不用怕買到非小型商品,因為保證金一定不夠。)

投資人討論

合約標準化:

    • 股票:

      股票是公司的實際股份,每一股代表一小部分的公司所有權。

    • 期貨:

      期貨合約是標準化的金融合約,規定了資產的數量、價格和交割日期等條件。雖然買賣期貨和股票都能賺價差,但持有期貨無法成為公司股東。

7 2潛在收益和損失:

    • 股票:

      股票的潛在收益來自於股價上漲,但損失可能無上限,特別是如果公司破產。

    • 期貨:

      期貨的潛在收益和損失都可以很高,但懂得設定停損&停利即可將損失限制在可控範圍,並且藉由快速波動獲取可觀利潤。

8 2資本需求:

    • 股票:

      購買股票需要支付整個股價,即使向券商融資也要付利息,且要考慮融資維持率水位的高低,若購買的標的價格跌破維持率,券商會讓你補錢,但期限內沒補足,股票就會被斷頭殺出。

    • 期貨:

      期貨交易通常僅需要支付合約價值的一小部分,即保證金,戶頭淨值低於維持保證金的水位,即無法再交易。

    • 備註:斷頭就是券商用市價強制賣出股票

5 2結論

股票和期貨是兩種不同的投資工具,投資者應該根據其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。股票適合完全沒時間盯盤的投資人,可以依賴公司財報和個人對基本面的了解來投資,但股票買進後短期內不一定會噴出,一定要設好止損點,同時有耐心地持有。

期貨(當日沖銷不留倉)適合可以偶爾看手機或用電腦觀察市況的上班族、Soho族、全職交易者;掛了單、成交後抱個小波段,可享有豐厚的報酬。但期貨賺賠大速度又快,不適合不設停損的策略及喜歡凹單的交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