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2024年11月11日

某天我一位朋友匆匆忙忙打電話給我,問我:「Alvin,幫我看這檔股票;我聽說這公司接到新訂單,股價可能會漲,但上次我買的另一檔也是傳出好消息,買完卻讓我套牢好久,我有點擔心,麻煩你幫我看看。」

以上的心理掙扎是不是幾乎所有股民都經歷過?

因為有過一次失敗經驗,就斷定某個方法是錯誤的;相對的,如果有一次成功,就會深深相信那套方法是交易聖盃,機會再來時信心爆棚,毫不猶豫依照「勝利方程式」再次進場

但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;若這次嘗試失敗,你會質疑這套策略,然後再次在網路上搜尋別人的技術、策略、或是去書店買書。於是你學了一大堆技術,各種花裡胡哨的專有名詞、指標都略懂,但把K線圖放在面前,你還是不知道要在哪裡買進。

14 決策,SOP

過度交易和不敢交易都是焦慮的元兇

過度交易v.s不敢交易

因為生物本能,每個人都潛意識有趨吉避凶的傾向,正因如此,我們害怕失敗;失敗帶來的痛苦,遠超成功產生的喜悅。

綜合我自己、親友及網友的交易經驗,筆者歸納出交易時兩種主要的交易心魔

  1. 過度交易:人在順境容易過度樂觀,忽略大盤整體趨勢。例如:台股屢創新高,縱使是「拉積盤」,一般股票即使基本面尚未好轉,熱錢充斥下也容易雞犬升天。這時股民多半會盲目相信自己是交易天才,殊不知只是整體環境轉強使勝率提高罷了。
  2. 不敢交易:當賠錢幾次時,心理建設不足的股民容易信心崩潰,陷入「被害妄想」,於是當真正的好機會來臨時,望之卻步。

但逃避也沒有用,我們該思考如何做好一個決定,以及很重要的,重新審視每個結果之間的獨立性

真正的好決定不一定與結果相關,而是與決策過程本身相關,包括當時所考慮的資訊和推理。決策的對與否,不應該僅僅依賴結果來判斷,因為外部因素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結果,這些是超出人們控制範圍的。

簡單說,就是機率這項難以捉摸的要素,無時無刻都在影響決策的結果。

決策的重要性

用客觀的歷史數據輔助做出勝率最高的決策

從歷史經驗學習做決策

如果能獲得一項超能力,我永遠會選預知未來」,因為這樣就能永遠選擇最正確的決定。

但是我們不是「奇異博士」,現實中要做出勝率最高的決策,若沒有高人指點,就只能靠自己勤勤懇懇地累積實戰經驗。

交易股票的投資人,一定要學基本面分析,才能找出股價尚未起飛的績優股;交易指數期貨,例如那斯達克、台指期的短線當沖客,雖不用分析個股的基本面,但一定要做好基本功──「回溯測試」(簡稱回測),也稱作復盤。

回溯測試(回測)指的是將一套新的交易策略套用於過去的K線圖,並分析其獲利能力的動作

當我們剛學一套策略,直接用來交易是極度冒險的,因為每種商品都有不同的特性,有些波動大,有些波動極小;用長線的策略來交易波動小的商品,只會事倍功半;反之亦然,用極短線策略來交易波動大的商品,有高機率會不斷停損,最終使人不但喪失信心、還賠了本金。

簡言之,剛接觸一檔商品,無論是股票還是期貨,最好先把策略套用這檔商品並且花幾個月復盤過去的走勢,同時開盤後盯著盤,在心中進行模擬交易;就好比剛進一間公司,一定要先摸清楚老闆的個性,否則說錯話不但得罪人,還賠上寶貴的時間。

分批出場 一步一步越來越好

結果是其次 決策過程和品質很重要

決策流程的重要性

擁有一個明確的決策流程再重要不過了,SOP定好後不隨意更動,所以訂定自己SOP的過程一定要邏輯清楚。

包括判斷事情進展的趨勢、有邏輯地評估眼前的選項、最後也最重要的—永遠要選擇勝率最高的方式,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,執意選我們感覺對的方式。

在股票/期貨交易中,保持一致性的決策可以大幅減少情緒化操作、減少思考所浪費的時間,進而提升整體交易績效。

但是不代表無論何種情況都要用一樣的做法。舉個例子,以技術分析來說,我會鎖定某種型態,只要出現我就進場。但是,若當時波動過大、過小、或是停損需要設特別大,我就會放棄這筆交易。

參考連結:交易SOP具體說明

短線K棒 決策,SOP

長期觀察找出高勝率的策略

長期觀察與高勝率決策

舉個筆者自身經驗為例,我曾經在不夠了解S&P500(標普500)期貨的情況下,仗著自己有交易小那(小型那斯達克)的經驗

在經歷過無數回測(復盤)等必要動作之後,我們會清楚了解自己的策略能否穩定獲利、適合在多大的波動下交易。

觀察一件事情要將時間拉長,做出勝率較高的決策。

參考資料:全職交易者怎麼下單

觀察一個人是否是渣男需要花時間,做交易也是,你必須投入時間做好功課,了解商品的脾氣,進而訂出最適策略。

Alvin